大江新闻讯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殷勇、陈旻报道:初秋时节,稻谷飘香。在奉新县干洲镇大角村,江西红一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红一种业”)优质晚稻基地里穗粒饱满的“长田优405”晚稻在微风里起伏,青黄交织的稻浪奏响丰收的序曲。田埂边,种植大户古方亮俯身查看稻穗生长情况,笑容满面地对红一种业育种负责人周卫营说道:“这个品种好啊,播种70多天,分蘖率高、耐肥性强、抗倒伏性强,再过一个月就丰收了!”
这片即将丰收的美丽稻田,是我省农业科技项目“长江中下游优质晚籼稻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的生动注脚,在今年9月,该项目获得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种业安全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这个农业科技项目研究团队经历了怎样的“科技长征”,让我省晚籼稻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记者走进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贺浩华教授科研团队进行探寻。
一场特殊的采访,科学家请媒体“干饭”
当宜春市奉新县干洲镇大角村“长田优405”在拔节生长之时,60公里外,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国家水稻工程实验室内有一个特殊的采访活动,该项目团队骨干边建民教授一边回答问题,一边带记者来到实验室食味鉴定区的电饭煲旁。

▲江西农业大学边建民教授邀请媒体品鉴科研团队选育的优质米
“好了。”看到电饭煲亮起煮熟的黄灯后,边建民打开电饭煲,爽朗地笑道:“科学家请媒体朋友们‘干饭’,尝尝我们团队选育出的优质稻米。”
“我们品种鉴定里面有一个环节就是尝。”说话间,边建民盛了几碗递给在场的记者。
“哇,清香扑鼻”“有嚼劲有回甘,这个米特别适合做蛋炒饭”“真不错,口感好品相也好,米粒细长”……品尝之后,媒体记者们发出赞叹,接着记者们纷纷提问:“这个稻谷有什么样的科技含量”“这个科研项目持续攻关了多少年”“主要技术创新点在哪”……
一碗“好饭”的背后有什么样的“科技密码”?面对媒体的问题,边建民说道:“这项成果说来话长,团队成员用18年攻关选育出好种、好吃、好卖的晚籼稻品种。”
18年科研攻坚,选育“三好稻谷”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大众对稻米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20年前,贺浩华团队就发现了晚稻存在的诸多问题。据2000年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全国水稻的品种普查,1091个水稻品种中部颁标准优质率仅为1.64%,其中优质籼稻品种极少。
“我带着团队研究水稻40多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解决产量问题,研究超级稻,保证粮食安全;第二阶段正是长江中下游优质晚籼稻新品种选育和推广,科研的目标是开展种业创新,选育‘三好稻谷’。”贺浩华告诉记者,该科研项目历时18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的支持下,针对长江中下游晚籼稻品种品质“一短”(粒型短)、“三高”(垩白度高、直链淀粉含量高、糊化温度高)、“一差”(口感差)的问题,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生产条件和诸多种源“卡脖子”难题,提出长江中下游水稻育种尤其是双季稻育种应以“优质、高产、安全、高效”为目标进行技术攻关。
科研过程非常艰辛,边建民告诉记者,团队联合种业公司开展品种选育,在上万份的种子材料中做杂交实验,选出数百份的优质籼稻种质资源和亲本材料,不断筛选培育组合,一个优质品种选育需要8-10年的时间。“就以团队和种业公司联合选育的‘长田优405’为例,这个品种的母本是‘长田A’,这是团队和红一种业合作选育的一个材料,特性是精米率高,米饭口感好。父本是红R405,穗大粒多,两者所配组合‘长田优405’非常好。”边建民说:“但不是所有的稻谷像‘长田优405’这样,有好爸爸和好妈妈组合就能有好孩子,这时现代育种技术派上用场。”

▲江西农业大学江贺浩华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创制了多个优质晚稻品种
分子标记学破解“育种密码”
科研中,团队发现,有几个关键的基因与晚籼稻的口感以及米粒外观有直接关系,对这些关键基因进行标记之后,项目组从遗传机制源头入手,解析稻米品质形成规律,创制出核心亲本材料,构建了以垩白度、整精米率、食味品质等关键性状世代加压筛选为核心的育种体系,使优质晚籼稻育种从“经验选育”迈向“精准改良”。
“实验中,我们挖掘了6个与晚籼稻品质相关的基因,利用关键的Wxb基因分子标记选择好的亲本材料,基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整精米率、食味等性状的世代加压筛选,构建出‘一长、一高、三低、一好’优质晚籼稻育种技术体系,实现晚籼稻品种外观、食味品质的定向改良。”贺浩华告诉记者,基于现代育种技术,团队创制出优质晚籼骨干亲本25个,为优质晚籼稻品种选育提供了材料基础,育成外观品质显著提升的长粒型优质晚籼新品种30个。
近年来,该科研项目所开发的品种在江西、湖北、安徽等省累计推广3572.8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71.456亿元;包括泰优871、万象优982、野香优明月丝苗等品种先后被万年贡集团有限公司、江西麻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西井冈山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等开发,助推江西“万年贡米”“麻姑米”“井冈山大米”“奉新大米”等优质大米品牌建设。
一颗优质晚稻承载了农民致富的希望。如今,站在青黄的稻田间,周卫营告诉记者,好的晚稻品种帮助农户增收致富,譬如“长田优405”2021年通过品种审定,4年推广了上百万亩,种植大户非常满意,每100斤湿谷卖150多元,比普通的晚稻卖得价格高,农民种植积极性高,助力乡村振兴。

▲贺浩华教授团队在实验室开展晚籼稻育种研究
实验室中,贺浩华带领团队为培育更好的晚稻种子,执着地走在“科技长征”的路上,对他们而言,一粒好种子,背后是数万份种质材料的筛选、上千个组合的试种、十余年的坚持。贺浩华郑重表示:“下一步,团队将在高产、好吃、好看、好卖的稻米基础上,导入相关基因,把大米营养元素提高,可以跟黄精、铁皮石斛等中药材相融合,让大众吃得更营养、更健康,扛起粮食安全背后的科技担当。”
审签:陈化先